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窗口 > 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知识

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知识

2013年04月15日 18:50:15 来源:策达雅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访问量:154

 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知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出

19799252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科学概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二是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是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用的。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以正确的舆论指导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实际步骤

1)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积极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5.五位一体

201211月,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

2012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219,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合理、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0.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1)社会资源兼容共生;(2)社会结构合理;(3)行为规范;(4)社会运筹得当。

11.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4.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指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

15.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成员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休闲方式等。

16.弘扬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挖掘和提炼祖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价值;二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三要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7.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18.“五讲”“四美”“三热爱”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开始的。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19.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提出的“三义”、“三观”、“四德”的内容

“三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0.中央文明办等9部门联合开展的“四进社区”活动的具体内容

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重点是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22.“三农”问题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

23.五好家庭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好;努力生产、工作、学习,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好。

24.坚持“三个面向”

面向现代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战略指导方针。

25.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党。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领导作用,二是表率作用。

26.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

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

27.新疆精神

爱国爱疆、团结奉献、 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28.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9.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志愿服务基本常识

1、志愿服务活动

是指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自身的时间、资金、技能等资源,自愿为公共事物、公益事业和人们提供无偿帮助和服务的行为。

2、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形式

着眼于“讲文明、树新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着眼于扶危济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着眼于大型社会活动顺利进行开展志愿服务;着眼于应急救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志愿服务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4、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动,它是一种自愿的、不计物质报酬而参与社会活动,并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行为。小到社区里的邻里互助,大至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只要是自愿的、不计物质报酬的,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都是志愿服务。

5、志愿服务可分为四类

①互助与自助:人们为了社区的共同利益或共同的生活环境,贡献他们的时间来帮助他人和自己。

②博爱行为或为他人服务:志愿者不求回报的单方面“赠予式关系”,当然志愿者客观上也会从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素质或获得心理满足。

③参与:人们为了参加社区或国家的管理工作愿意付出时间从事志愿服务。

④倡导或运动:人们为自己或他人的利益付出时间去参加一些运动或游说、辩论活动,期待借此改进某些社会政策和福利。

6.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其基本特征有三:自愿、利他、无偿。

7.志愿者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志愿者是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或政府的强制,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8.志愿组织

与志愿服务、志愿者等概念相类似,志愿组织是指“以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为目的,由自愿加入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

9.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2000年起,共青团中央将每年35日的传统学雷锋活动日确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10.做志愿者有什么价值

做志愿者的价值很多,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对社会和他人的价值,二是对志愿者自身的价值。对社会和他人的价值,除了上面有关概念说到的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之外,做志愿者还可以增加公众对社会的信心、信任,可以感动和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更多人成为志愿者。

11.怎样在志愿者文化活动中收获更多

作为个人,可以尽量多、尽量深地参与志愿者文化节的各项活动,尽量多、尽量深地与专家学者、公益社团和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在广泛了解志愿文化、公益社团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参与到公益社团的活动之中,可以尝试参与志愿服务体验活动。总之,只有真正参与进去,才会有感动和收获。

12.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标志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是在广泛征集、严格筛选的基础上,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陈磊设计的。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又是英文“志愿者”的第一个字母“v”,为红色。图案中央是手的造型,也是鸽子的造型,同时也是“青年”英文的第一个字母“Y”,为白色。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出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志愿者主题。

13.志愿服务范围

志愿服务范围主要包括: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

 

传统节日简介

1.我国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2.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

春节期间,要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3.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元宵期间,要突出一个“闹”字。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4.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期间,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

5.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期间,要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利用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提高人们的科学意识。

6.传统节日七夕节的文化内涵

七夕期间,要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主题。

7.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期间,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气氛。

8.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期间,要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精神文明创建知识

1.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基本特点

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多样的实践性、深刻的思想性

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要同业务工作相结合。

3.公民文明素质包括的内容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4.对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

原则是看基础、看变化、看发展。出发点是保持先进性,不断创新。

5.什么是届时制

在各类创建活动中,为了保持创建的连续性和先进性,提高创建工作质量,打破荣誉称号的终身制,实行届时制,届满后荣誉称号自行终止。如果再创建的,要重新申报、复检,合格者重新命名。

6.文明城市(区、县)的创建目标

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美化城市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优质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7.创建文明行业的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服务人们、奉献社会,以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推行优质规范服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主要内容。

8.创建文明单位的意义

有利于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紧紧围绕自身的生产经营和各项业务工作,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文明城市、乡镇(村)、行业创建活动的普遍开展,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夯实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基础。

9.“四级”文明单位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地州市文明单位(自治区直属机关文明机关)、县(市、区)文明单位。

10.创建文明单位实行“四个一票否决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达标;三是违反计划生育法;四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生产经营性重大事故。

11.文明社区

文明社区是文明城市的基础,是城市中三个文明建设成绩突出、效益显著,总体文明水平较高、且能够在全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先进社区,是社区各种荣誉称号中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

12.文明乡镇(村)

文明乡镇(村)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牧民文明素质较高,文化生活健康向上,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秩序良好,村容村貌整洁的先进乡镇(村)。文明乡镇(村)称号是农牧区各种荣誉称号中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

13.文明风景旅游区

文明风景旅游区是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景区内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秩序优良、经济效益显著、成绩突出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

14.市民文明学校

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区自己成立的业余学校,是对广大市民教育的阵地,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区、县)为宗旨,以传播精神文明为目的。

15.市民文明学校的教学内容

形式与政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城市法规、计划生育、健康知识、环境保护、科普知识等内容。

16.市民文明公约的内容

爱党爱国,敬业爱岗,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助人为乐,举止文明,敬老爱幼,尊师重教,好学上进,移风易俗,计划生育,讲究卫生,美化环境,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爱护公物,关心公益,艰苦奋斗,建设家园。

17.市民自律三管住

管住自己的“嘴”,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

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

管住自己的“脚”,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

 

公民道德建设基本常识

1.     道德

是指人类现实生活中有、由一定经济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所维持的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     社会主义道德

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

3.公民道德

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20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

第一,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反映。

第二,               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平等和人格平等。

第三,               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主张以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兼顾为出发点,反对一切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主义阶段最现实的道德。

第四,               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爱”为基本要求。

7.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要坚持以为人们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着力点”),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9.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道德的教化作用;

(2)  社会道德的调控作用;

(3)  社会道德的规范作用;

(4)  社会道德的凝聚作用;

10.道德修养

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也可以说是在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一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来反省、检查和约束自己,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二是由于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这种反省而逐步形成了某种道德境界。

11.道德评价

是指在道德活动中,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等方式,对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所做出的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

12.道德建设所提倡的“四讲、四做”

一是讲社会公德,做一个好公民;二是讲职业道德,做一个好职工;三是讲家庭美德,做一个好成员;四是个人品德,做一个高尚的人。

13.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4.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对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15.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16.个人品德

是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其道德行为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道德特点和倾向。

17.公民道德宣传日

2001920,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央文明委决定,从2003年起把每年的920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18.《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五种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19.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主要有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勤劳节俭。

20.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德准则

平等、团结、友爱、互助

21.“六提倡,六反对”的内容

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聚众赌;提倡婚姻自由,反对买卖婚姻;提倡村邻和睦,反对宗族纠纷;提倡艰苦创业,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少生优生,反对计划外生育。

22.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为人民服务。(2)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职业劳动。(3)社会主义的团结协作。

23.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1)从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24.当前对未成年人思想健康最大的危害是

黄色的书刊和淫秽录音录像制品。

25.未成年人应有的基本素质

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要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对未成年人基本素质的要求,包括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等方面。

编辑:阿不力孜江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轮台县第十一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轮台县第十一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新疆轮台县策达雅乡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